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发
谢慕林与谢显之出发的时候,全家人连同二房、三房都齐齐把人送到了码头。 谢老太太没有走这么远,却也难得地把孙子孙女送到了大门口,还一脸不高兴地对他们说:“何必跑这么远的路回京城去?两个女孩子,多派几个人去接就行了,用得着你们这般辛苦?!” 谢显之露出了为难之色,张口就想要说出自己是想顺路去给外祖母磕个头,谢慕林扯了一下他的袖子,制止了他开口,转而对谢老太太说:“老太太,大姐和三妹妹都病了,她们两个都是女孩子,十几岁大,光派几个下人去怎么能行?就算有金姨娘沿路照看,她也只有一个人,未必有精力同时兼顾到两位姑娘。大哥去,是他为人长兄有责任,我跟着去,是因为我也是女孩儿,照顾起姐妹们,比大哥要方便些。至于为什么带我,而不是带上四妹,当然是因为我年纪比四妹大几岁的缘故。这些事,我们都早跟您老人家解释过了,怎么您如今又要问了呢?莫非是心里舍不得我们,不想让我们出远门,却又不好意思直说,因此您才会故意说这样的话的?” 谢老太太顿时拉长了脸:“谁个舍不得你们了?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这回进京,可比不得先前从京里出来的时候,人多势众。你们就只有兄妹两个,带了几个下人,都不是精明能干的那种。就算有姓毛的在,路上也不见得能好过。给我仔细些吧,万一病在路上,可不是玩儿的!到了京城,小心姓曹的又找你们晦气!” 她甩了袖子便转身带着珍珠与何婆子走了,头都不回,好象对两个即将出远门的孙儿孙女毫不在意一般。 谢慕林却言笑晏晏地对其他人道:“瞧老太太多关心我们哪,心里明明舍不得我们,放不下心,一再嘱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却还要装出严肃的模样来,分明就是放不下架子嘛。老太太的性子真可爱!” 文氏、谢徽之、谢映芬、谢涵之与宛琴离得近的,把谢慕林的话听了个分明,全都忍不住呛得咳了起来。 谢显之面露古怪之色,干笑着扯了扯嘴角,那表情怎么看怎么古怪。 谢谨之依旧淡定如常,嘱咐妹妹:“你既然明白老太太的苦心,路上就得再谨慎小心才是。你别忘了,你是打了包票,说会把大哥照看好,家里才许你跟着大哥出门的。若是大哥在路上身体有所不适,你可千万别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做才好。” 谢慕林笑着说:“二哥放心,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照顾人的本事,我还是有的,实在遇上不知该如何处理的变故,我也可以去请教毛掌柜。” 谢谨之叹了口气,又转头去请毛掌柜与刘伙计多多照看兄长与妹妹。毛掌柜笑着答应了。他其实真觉得东家的太太、少爷们担心太多了,不就是赶几百里路去京城么?他每年都要来回走几趟,十分安全,也不算辛苦。既然不是一定要赶时间,他们慢慢走就是了,大少爷与二姑娘又能出什么事呢? 二房的人过来与三房一行人会合了,连宋氏都出了门,拉着谢慕林的手,向谢显之与他身边随侍的菖莆问了许多准备工作,又问了毛掌柜路上的安排,便对谢显之与谢慕林道:“有老毛在,我不担心你们路上会遇到什么麻烦。只是你们两个孩子头一次在没有长辈陪同下出远门,行事再谨慎小心,都是不为过的。我只说一点,宁可慢些、稳些,都别赶得太急了,免得出事。 “把你们父亲的名帖带好,遇上有关卡就送出去。先前平望镇千户所送来的书信,你们也要随身收着。万一遇上不买你们父亲账的关卡,就得出动那位千户大人的面子了。几百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慢慢走,三五天也能到了。先看慧姐儿与容姐儿的身体如何,再考虑回程的事。我还是那句老话,不必着急。实在不成,大不了再走运河回来便是。船行的东家与我们也算熟络,怎么也能挤出一两条船来的。” 谢显之与谢慕林忙肃容垂手应下了。 这时候,宗房的人也过来了,宋氏便不再多言,命女儿、外孙与宗房、三房的人一道,将两个孩子及毛掌柜、刘伙计送往码头,把他们送上了回京的路。 谢慕林与谢显之先坐船前往湖州府,在湖州上岸,再改走陆路。他们此次带的人不少,除了侍候谢慕林的翠蕉和侍候谢显之的菖莆这两个贴身丫头外,就是谢显之的小厮青松,谢谨之借给长兄的小厮石砚,还有谢慕林带着听差使唤的贾大。 贾大在经过水泥窑与老宅留守等几桩差事之后,已经获得了谢慕林的信任。她本来是打算派他去织机作坊学习学习的,但他觉得自己的父亲与兄弟已经在水泥作坊当差了,自己再固守于某个作坊,虽然可保收入丰厚、生活无虞,却也太浪费了他过去所学习的技能。他宁可跟在二姑娘身边做个跟班长随,无论是进京也好,北上也罢,都能用上自己的本事,也能开阔眼界。 谢慕林尊重他的决定,便索性带他进京了。他从前是个马车夫,对京城的路况最熟悉不过,这一路上可以继续做老本行,进了京也能帮上大忙呢,她也省得另外找人了。 除了这几个人以外,还有六名身手不错、孔武有力的长随兼护卫,两名做活麻利又有力气的壮年仆妇,再加上毛掌柜与刘伙计那边也带了仆从、护卫,一行人也有二十几口呢。四辆马车,几十箱行李,一条船都载不下,还得分了三条船。谢慕林、谢显之兄妹带着近侍与一半护卫坐一条,毛掌柜一行人带着货物坐另一条,剩下那条船装马车与重行李,由剩下的护卫押船,全都满满当当。 刚开始走水路,无论是谢慕林还是谢显之,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湖阴生活之后,都已经习惯了坐船,因此走得很稳当。这时节,大部分人都还在家中过年,又已过了元宵节,走亲戚访亲友的人少了许多,也没什么人进京看花灯了,倒是会在家打点行囊,预备年后出门谋生,因此河上的行船不多,没有发生过堵塞。谢家一行人安安稳稳地在河上走了一日,便到了湖州府城。谢显之还有闲情逸致,在船舱里看书、写字,又或是抱着手炉坐在窗边观赏沿岸景色,与妹妹谢慕林商量着,日后到府里参加科举时,定要把美景画下来,留作纪念。 然而,等到他们上了岸,把雇来的船打发回程,分别坐上马车,改走陆路前往京城时,情况顿时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