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江面激战
长江宽阔,江面一百二十余条蒙冲舰,冲在最前,后面大小船只、木筏近千艘,破浪而行,直扑南岸而来。 这时水寨内,近二百艘明军战船,已经驶出水寨,横陈江面。 甘辉望见江面上的船队,脸上露出喜色,“果然不出大将军的预料,魏贼真从扬州上船了。” 长江下游十分宽阔,郑森手搭凉棚,向北看去,便见江面上,近千个黑点正向南岸移动。 “拿千里镜来!”郑森放下手,扭头吩咐身边的亲兵。 这时他接过千里镜,放在眼前观看,圆形的视界观察为首的魏军战船,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些船的外部黝黑,吃水很深,船舷被护板包裹,两侧船桨滑动,像是同时射出的百支利箭,向南岸急冲过来。 “有点像蒙冲舰,又有点像龟船和日本安宅船!”郑森放下千里镜,皱起眉头。 这种船护板如城,在以前水战中,有很大的优势,但随着船上装备火炮后,他们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船舷两侧如城的护板,不仅不能防护船只,还会在被大炮击中后,造成碎木飞溅,伤害己方人员,同时护板也容易被火箭等物引燃。 郑森心中疑惑,魏军为何要造这种过时的战船,不过还是一拔宝剑,高举在手,朗声大喝:“列双横阵,侧舷火炮,开火!” 两百艘明军水师战船,连成两个横阵,第一排船只间的空隙处,正好不遮蔽第二排船的炮口。 这样一来,明军每艘战船一面侧舷的火力,便都能发挥出来。 这时,明军水师战船,就像是地面上的两列线列步军,而魏军冲过来的战船,则向是骑兵。 三桅炮船上,打出了摆阵炮击的旗语,大大小小两百艘战船,侧舷的炮窗被打开,士卒奋力将装填好的火炮推出炮窗,漆黑的炮口高昂着,对准了迎面驶来的魏军船只。 “放!”郑森用千里镜观察着,忽然一声怒吼。 明军的战船,侧舷都开有炮窗,火炮多的有二十多个炮窗,少的也有四五个,装备着红夷大炮、千斤佛郎机等各种大小火炮。 此时,魏军船队才到江心,距离尚远,首先进入红夷大炮的射程。 明军那艘三桅炮船侧舷,对准了魏军船只,甲板上手持火炬的士卒,站在火炮旁边,他们听见命令,从左到右,依次将火炬靠向火门。 红夷大炮的威力巨大,后座力也是惊人,而船只又不比地面,如果侧舷十多门火炮同时发射,巨大的后座力,足以将船只震得散架。 因此明军的火炮,并不一起发射,而是从底层甲板开始,一门接着一门的开火。 这时引线被火炬点燃,闪烁的火星咻咻的钻入药室,“轰轰轰~”一声接着一声的巨响中,炮身和炮架猛的一退,甲板一阵颤抖,船身侧舷腾起一团团的白烟,江面上硝烟弥漫。 明军各船的红夷大炮,依次开火,漆黑的炮弹,突破浓厚的烟雾,一枚紧接着一枚,呼啸着砸向魏军战船。 从湖广水师,调入北洋水师的宗室将领高成勋,看见明军开火,冷声下令,“开炮还击,继续冲!” 明军炮弹贴着江面,呼啸着砸来,一些炮弹飞行高度越来越低,最后落入水中,溅起三丈高的水柱。 另一些炮弹,从魏军战船的两边划过,落入后方,也有炮弹击中魏军战船的正面,炮弹巨大的冲击力,将船头的铁板都砸得凹陷,使得整个船头变形。 在千里镜中,郑森看见魏军战船,在溅起的水柱中发起冲锋,船只穿过一道道的水柱,继续向前,一枚铁弹,砸中船头,并没有出现碎木飞溅的场景,炮弹的撞击力,被整块铁板分担,船头变形,炮弹卡在了铁板里面。 “轰!”对面的魏军船只的船头,纷纷喷出一团白烟,一枚枚的弹丸,便带着尖啸,从两支船队间隙间的江面上掠过,砸向明军战船。 “哗!”的一声响,明军一字阵前,溅起朵朵水花。 高义欢在改造船只时,船只侧舷没有火炮,只在船头安装一门。 魏军船只的作用就是向前冲,不需要什么战法,谁挡道轰谁,船舱内的水手,什么都不用管,就是不停的荡桨,给船只提供速度,让船只冲向南岸。 魏军船头对准明军,受弹面积小,炮弹只能砸到正面,而船只的动力,主要是船舷两侧,各十支桨提供,所以也不惧明军的链弹,以及焚烧船帆。 “嘭”的一声响,一枚炮弹再次砸中一艘猛冲舰的正面,将本就被砸的变形的船头,彻底砸烂,犹如车祸现场。 不过这些被炮弹砸中的船只,船舱内的水手,并未被重创,船身包裹了铁皮,特别是船头的护板加强后,防御力大大增加,他们依然完全的向前冲锋。 郑森见此,脸色一变,“两翼包抄上去,轰击魏贼船只侧面!” 正面的明军战船,继续用侧舷火炮,阻击魏军战船,而随着距离的拉近,红衣大炮的威力增加,其它各种小炮也依次开火,终于有魏军船只的护板被大炮掀掉,船头彻底破碎灌水,慢慢倒栽入江底。 两头的明军战船,则调整帆面,向侧面航行,使得明军的阵线,由“一”字,变成了“凹”字形状。 两翼的明军船只,出现在魏军船只的侧面,继续发炮轰击,炮弹溅起道道水柱,船只侧面被砸的凹陷,可是魏军战船,却并不还击,而是像野猪一样,一个劲的向前猛冲。 这些蒙冲舰,装备薄铁板后,为了减轻重量,只在船头放了一门火炮,侧舷一门炮都没有,也没有炮窗,船身向是龟壳一样,船只底层舱内是划桨的水手,甲板上则坐满了魏军士卒。 “嘭!”的一声巨响,一枚炮弹砸中船只侧舷,将蒙冲舰砸得向一边倾斜,甲板上的魏军士卒纷纷东倒西歪。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