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闲话
平时最挑事的朱老三自始至终都老老实实的,难得一句话没开口。 从上次家里吵架开始,朱老三就在想,他大哥会不会真的把自己也招出去。 朱铁柱横了大儿子一顿:“吃完赶紧滚蛋,该干嘛干嘛去。” 然后才对着朱大娘说道:“孩子气不顺,过两天就好了。” 朱大娘:“他哪是气不顺呀,他就是心里没有这个家,从小到大我哪点亏到他了。就这么个亲事,老大那时候不也应承了吗。” 朱铁柱抿嘴,老大是应承了,可关键时候还不是掉链子了吗,再说了,老大跟老二的情况一样吗,老大是娶,老二是招。 看看明显偏向的媳妇:“这话我就跟你说你一遍,儿子是咱们养大的,你在这么下去,就真的把儿子推给外人了。老大,老二什么情况你比谁都明白,往后这话就别说了。” 朱大娘脸色不好看,不过也是点头了,心里有个隔阂,那就不是面上那点事能修补的。 田嘉志那边纯祸害心里,一门心思的跟家里作对,大家都不高兴了,他就高兴了。 因为自己胳膊疼,田嘉志过来先问田野,胳膊疼不。 田野挥舞着胳膊一点事都没有:“在摔一阵子,顺过劲儿来,你就不会胳膊疼了。” 田嘉志闭嘴了,看来这人胳膊不疼,因为两人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都没好意思提,自己胳膊是抡锤子疼的。哪都不如女人,太丢脸了。 田野帮着两人把猪槽子绑在车上,还贴心的给两人准备了几个棒面菜饽饽带着当干粮。 田嘉志觉得不好意思:“不用你留着吧。” 田野:“去村里转悠不比城里,没地方找吃的去。” 田小武大大咧咧的接过包裹:“就是还不知道要转悠多久才能把猪槽子换出去呢,等回头我们哥两多分你点好处。” 说完推车就走,还招呼田嘉志:“老二,走了。” 田嘉志回头瞧瞧田野,心里有点甜,有人特意给自己准备干粮了。 棒面饽饽做起来的可麻烦了。估计田野起来的肯定很早。 田野也没有多费事,煮玉米的时候,锅里贴了一圈饽饽而已。而且她也要吃早饭的。 大队好几天没上工了,田野估计着,今儿怕是要开始干活了。 天气太旱,才挑水浇过两次的庄稼,叶子又开始打捋了,就如同田野估计的一样,田大队长就是今天开始招呼大伙继续挑水抗旱的。 村里从上面要来了不少耐旱的种子,就等着啥时候老天开眼落点雨下来,就开始补种第二茬苗的,不过到时候成果如何,还是要看天。 毕竟现在这个时节早就过了播种期了,不等庄稼长熟,没准就落雪了。那样的话大伙也就落个白受累。 他们上岗大队挖出来水井了,还能保证一部分粮食,这就比其他好几个大队都强。旱情算是得到一部分缓解的。 那几个提议在地里挖大井的知情,最近在村里特别的牛气,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是他们脑子好使能想到挖井抗旱,恨不得把功劳都给搂到自己身上,村里干活,开会表现也很急急。 田野就觉得这几个人脑子不好使,功劳都是你们的,村里的队长、会计干什么用呀。 再说了,没有他们这些村民不分日夜的陶土挖井,光上下两片嘴皮子动动,可是弄不出来水抗旱浇地。 今天分派活计的时候,田大队长就把几个知情给叫来挑水了,田大队长说的很动听:“咱们村的大井多亏了你们几个提醒,才能早早的挖出来,抗旱。你们有文化,肯吃苦,事事都抢在头里,带动了咱们村上下的抗旱精神,从今天开始,你们几个就跟着挑水抗旱吧。” 别说女知青,连男知青都皱眉了,他们那小身板,就每天早晨去井边打吃用那点水还肩膀子磨破皮呢,别说挑水抗旱了。 知青丁卯:“队长,我们几个是乐意跟着大家挑水抗旱的,就怕是我们干活不顶事,耽误了咱们村里的抗旱大事。” 队长点头:“小丁这人实在,想的周到,挑水这活你们还不熟悉呢,这样你们就跟在大伙后面慢慢来,先给你们一天五分,也省的大伙说闲话,等回头熟悉了,就给你们满分。” 朱会计跟着补刀:“放心吧,知道你们几个积极,不愿意让村里人说闲话,不过队长不会亏了你们几个公分的。好了就这样了。” 田大队长同朱会计活计多着呢,两人边说边去大井那边了。 这边的几个知识青年立刻就蔫搭了。 郭晓梅脸色难看:“他就是故意针对咱们的。” 没人开口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要学的才哪到哪呀。 挑水的时候,田野就看到几个知青歪歪斜斜的在地头井边耍宝了。 还有朱老大那个蠢货,绕着人家知青的两姑娘转,要不是没本事,怕是一个肩膀一挑水,帮着两姑娘把活都给干了。 田野忍不住就把朱家哥两拉出来比较一下,朱老大还真是一点没有比得上田嘉志的地方。都怀疑是不是一个爹妈生的。 村里人偶尔经过调侃两句,这小子都听不出来好歹,要不是给朱铁柱面子,估计难听的话更多。 大井跟前,田野就听到有人跟朱铁柱说:“朱老哥你家大儿子干活不错呀,挣十分工的好劳力呢,” 十分工要是能挣来那是夸儿子呢,问题是他儿子在队里干活,就拿七分,给人人家丫头片子帮忙的时候这么卖力气,不是笑话是什么呀。 下工的时候一群妇女三一群两一伙的说话就更难听了。 孙家新媳妇说的时候,田野就在边上路过,听的真真的。 小媳妇嘴巴利索:“这朱家大兄弟要是把这份功夫给家里贴补贴补,还用得着把兄弟招出去换粮食呀” 田野都没敢多听,就这话传出去,估计朱大娘那脸就得拉的老长老长的。不过这话也是实话。 朱家也不是吃不上喝不上,人家早早的打算起来,把粮食存着,那不就是想让家里松快点吗。 村里人都不傻,谁背后不叨叨两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