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破了楼兰还不还10
苏宁并不准备等在这里欣赏叛臣贼子的献媚嘴脸!所以,他在叮嘱了章楶一番之后,便率领着麾下的5000骑兵准备离开。 章楶有些好奇的问道:“主公为何急着离开这里?此行又要前往何处?” 苏宁回答道:“你可还记得围魏救赵之计?如今三国联军兵临楼兰,我只需要率领骑兵,前往他们当中最弱的且末,这样一来,该国军队必定会回事相救,那么剩下的两国,又自知不是我们的对手,那么也只有撤军一条路,这是有件事情,我需要向你说清楚,那就是这两国撤军之后,一定会派遣使节前来与我们和好,到时候你一定要好好款待他们,切勿在身边事,我们也需要时间来休整一下,故而,你只需要让他们答应我们,与我们进行自由贸易即可,尤其是我们现在缺少粮食,如果能够通过他们,无论是到哪里去收购粮食,都是对我们有利的。” “属下记住了。”章楶躬身领命而退。 于是,苏宁便率领5000军队,向西南偏西方向前进。出了楼兰国方向之后,他们便散开队形,以百人队的形式,分批次前往目的地,一路上他们相互掩护,彼此照应,倒是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而且到达且末国之后。他们的进攻就让对手看花了眼,穿插跑位之间,一座座营寨被他们清客攻下,大量的粮食,成为他们的战利品,而最后的都城,也险些被他们偷袭拿下。 不过苏宁目前对这个国家还没有太大的兴趣,于是他们在进行过简单的结论之后,就准备打道回府,而留守在且末国国都当中的军队,一路之上都在尾随着他们,虽然他们在人数上并没有太大的劣势,但却始终没有敢发起进攻,这导致苏宁在离开这里的时候,狂妄的向他们身后的军队招手示意,并且还大声喊道:“感谢你们的欢送!” 且末国国王听说这件事之后,当场气得晕厥过去,不省人事,三天之后驾崩于王宫之中。不久之后,他的儿子继位为王,宣布一定要为父亲报仇!恰在此时,回国救援的且末军队,也回到了都城之中,听说老国王因为救援不力,而怒极攻心驾鹤西去,率军的将领们自知罪责难逃,整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新登基的国王竟然主动找到他们,表示只愿为逝去的父王报仇,便不再追究他们过去的责任。 一时之间,他们个个感动不已,纷纷力士表示要为死去的老国王复仇,一定要拿下那个率兵攻打国都的凉州牧苏宁。 于是整个且末国都开始整军备战,虽然他们的人口只有几万而已,兵力也只不过七八千,但是,西域36国原本就是同气连枝,自从听说他们的老国王被凉州牧苏宁弃水之后,周围与他们先圣的国家纷纷遣使前来吊唁,新国王正好借助这个机会,与这些国家达成同盟,借兵的借兵借粮的借粮,声言一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原本与他一起出兵的焉耆国和龟兹国,最后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他们三国再次达成同盟,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出兵楼来,与驻扎在那里的汉朝凉州军队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楼兰的最新消息也已经传来,由于年轻的国王轻敌冒进,为了争夺大量的粮草而孤军深入,导致王城中的生力军,全部中了敌人的埋伏,而后全军覆没,这让他的威信在王城之中大跌不止,随后。大汉凉州军队派人传来狠话,导致他们最后的抵抗意志也土崩瓦解。王城之中便有大臣家族联合起来,将年轻的国王捆成了粽子,送到了外面的汉朝军队手里。 而后那些王公大臣们联合宣布,楼兰国从今天开始,愿意向大汉朝廷称臣纳贡!然而,来自大汉梁祝的军队,却不肯接受他们的投降,并且当即宣布,楼兰国从此之后,必须改名为楼兰郡,隶属于大汉朝廷凉州牧的管辖范围,而且,原来奉行在楼兰国境内的法律,必须全部作废,从今天开始,改用大汉朝廷的法律来治理这个国家。 那些王公贵族们万万没有想到,出卖了国王的他们依旧没有得到敌人的仁慈,这让他们追悔莫及,可是这世界上并没有人会卖给他们后悔药,于是他们只能卑微的成为奴仆,成为他们最为不齿的下贱之人,被别人捆成一列列的粽子,运到了遥远的哈密地区,听说他们要在那里接受农业技能的培训,并且要用自己的双手耕种出喂饱自己的粮食。而且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缴纳数目不菲的税务,一来是作为他们大汉公民的义务,二来是作为它们固有罪孽的惩处。 在场的王公大臣,以及周围的各国使节们,听了这样的消息之后,无不愤怒的斥骂起来。他们这些高贵的贵族怎么可能和那些下贱的农夫一样,而且,他们在投降之后,又有什么样的罪孽呢?难道他们的投降没有给汉朝军队带来足够的好处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以后的西域36国,又有哪个国家的王公贵族愿意投降呢? 原本在这些国家当中,都十分畏惧那个曾经强大的汉朝,原本他们还在心中,残留着归顺的意思,但是在得知那里的消息之后,他们再也没有人会怀揣这个心思,如果汉朝军队胆敢主动进犯,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与对手决一死战。 甚至有些国家已经提出,要向西边的贵霜帝国借兵,而且,他们一向畏惧的丁零和康居,也可以在此时成为他们的助力。 不过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所有国家的应允,不过结成统一的联盟,却是这些国家的共识。 就是在苏宁,还不知道他将会在将来遇到一个强硬的对手。但是,即便在两年之后,他得知这一消息,也只是将之付诸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