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多事之秋与多实之秋5
在北线战场和东线战场,同时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关中地区的这些佃户们却突然恢复了平静,因为他们这几天意识到。有不止一批的劲装汉子,从他们的田间地头飞驰而过,而且每一批都是三五成群,且装备精良。这些人带给他们的浓厚的杀机,让他们不敢再对苏宁的政策指手画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加入苏宁的农业开垦基地成为那里面的一名职业农民,至于那些路过他们田间地头的汉子,究竟是什么来头,他们确实一无所知。然而,他们的一无所知,却不能遮挡薛仁贵的视线。 “主公,这次要动真格的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第五纵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疯狂的行动,看来,关东诸侯的领地上会出现大量的探子,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带回主公想要知道的消息,可惜呀,如今的我被困在这该死的关中地区,根本无法脱身到东线战场上去。” 其实薛仁贵也知道,现在用战场这个词来形容东线的形势,其实还是不太严谨的,因为那边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生任何军事冲突,但是联合起来的诸侯,在成功的逃生之后,你已经开始在各自的根据地加紧训练士兵。 如果他们在短时间内还不敢向苏宁动手,而苏宁也正准备抓住这个时候,将手底下的第五纵队塞到他们的麾下,谁让他们正好在这个时候招揽士卒? 总有在未来十年之内,苏宁也不太可能与东边的那些个诸侯们展开厮杀,这些个第五纵队的士兵正好可以混进他们的手下之中。当然,苏宁不可能让他们去投奔那些没有前途的家伙,至少知道历史的他,会把这些人着重塞到曹操,孙坚和刘备的麾下。 至于他们会不会在未来的战场上相遇,那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总之他们的背后,已经有了一个叫做贾诩的家伙在作证,另外,郭嘉也是个特别喜欢在这方面耍弄手段的人物,反正苏宁是不需要太过担心这些人的,暗中谋划的,他所要等待的,就是这些人传回来的消息。 其实这个等待的过程,原本不需要如此焦急,因为他们起作用的时间应该是在十年之后,但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却让苏宁心情糟到了极点,自己竟然在手握皇帝的情况下,让他走丢了,虽然说那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也有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历史波动。 所以这些原本执行长线任务的家伙,很快就多了一个短线任务,这让他们不得不,但还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之下,就着急忙慌的从扬州出发,用最快的速度穿过关中地区,大大他们那个执行长期任务的地方。 十年,对于寿命比较短的东汉末年的居民们来说,足可以称之为小半辈子,更何况这样危险的任务,恐怕随时都会将下半辈子丢在对于诸侯的领地之中。 但是即便面对这样的艰险,他们也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次征程。 原因其实并没有别的什么,他们在内部的宣传读物上,经常能够看到苏宁对未来的畅想,他们知道,倘若苏宁的道理,能够在更广袤的地方实行,那么受益的,将必然是全天下的老百姓们,从凉州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腾飞的实力已经不会让任何一路诸侯轻视,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观念上恐怕还不太愿意接受苏宁如此之大的变化,正如同目前的关中地区所发生的那样,所以他们必须要将这种观念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可是他们终究不是那些教书先生,不知道该如何用自己的嘴皮子,教会那些远方的陌生客人如何利用所谓的工商人里,让自己的家乡富足起来,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就只能拿起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要让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事情都出现外,汉阳郡的第五纵队总部之中。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他们才愿意冒着如此之大的风险,前往那些未知之地执行九死一生的潜伏任务。 原本他们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至少要把他们的难以改掉的凉州口音改掉,要把他们这些年来接受的新理念全部隐藏进心底,然后活的像是东部那些诸侯家里的电户一样,然而,丢掉皇帝的事情,已经不容许他们在进行更加周全的准备,所以他们只能仓皇上路,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规模行动,让半个关中的佃户们都变得消停下来,但是他们更清楚,关于皇帝的行踪,事关凉州体系的发展方向,倘若东方诸侯当即联合起来进攻苏宁,那么,苏宁也不得不丢掉这发展的黄金十年,与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而在西线战场上得不到有效后勤补给的凉州体系,军队只能暂停进攻的脚步,无论是在脆弱的安息帝国面前,还是在松散的印度土邦面前,他们都只能采取守势。 这是一个何等冤枉的被动选择,他们那无往不利的刀锋就要在那里无聊的待上十年,对于每一个战士来说,这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而对于每一个统帅来说,出现这样的失误,就意味着他必须扛起历史责任,而那是沉重的! 所以苏宁不得不下达这样的紧急命令,而身为情报人员的第五纵队,也知道自己身上也有一份和主公一样的历史使命。 这是一个糟糕的年代,但它也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每一个人都还在贯彻自己的信念,东汉末年的衰亡,是如此的异彩纷呈,不如紧紧是因为他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之下,竟然还有人能够出兵抗击乌桓,更是因为他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之下,人心竟然还在坚持着各自的信念,虽然那信念五花八门的让人乍舌,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道义,即便拼个你死我活,也不像孙坚那样不择手段。 苏宁的这些手下们也在坚守着自己的道义,他们不是孙坚,也相信他们的主公不是孙坚,因为在他们踏上这条由此无声的道路之后,苏宁为他们送上了一个别样的称号,绣衣使者。 “十年绣衣使,生者庆余年。” 当时苏宁背着手站在他们的面前,宽大的肩膀像是能够扛起整个暗室的屋顶。然而,高昂的头颅却在向下倾斜着无尽的感伤。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但十年之后,他们都知道庆余年这三个字,并非如同他们想象的那般,用自己的光辉与骄傲去度过自己的余生,而是在那死里逃生的侥幸之中,慢慢的耗尽最后的生命。 不过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拥有着极其高昂的斗志的。尤其是那一部分,装扮成商旅的家伙,打着本地商人的旗号,不断从凉州方面进货,然后在当地售卖,在迅速获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顺利的结交到了当地的很多权势家族,这让他们在消息层面上拥有了更多的渠道,于是皇帝的下落竟然就被这样打听了出来,那个家伙竟然鬼使神差的和原有历史一样,跑到了曹操那里。 苏宁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如此之快的得到小皇帝的消息,原本她还认为这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甚至这段时间长到足可以让他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说他现在正在谋划的,就是如何在关中地区推行改革的方案。 为了推行改革,苏宁已经通过自己的召唤系统,弄出了中华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几位改革家。 然而这几个人当中,有些观念已经迅速的落入了历史的尘埃,至少现在拿出来也没有什么用了。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在了解了,都还没钱的情况之后,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商鞅就在无聊的时候对李悝说道:“耕战之法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管用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一套能够经邦济国的治国良策。” 李悝当然也很同意他的想法,可惜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综合国力基本上都依靠农业生产,工匠的制造水平虽然也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国家当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农民要重要,或许是统治阶级早就看透了,工业与商业之间的暗通款曲,所以才用严苛的徭役制度将他们束缚起来,并且用各种政治手段降低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一点,李悝是心中有数的,当年他在韩国进行变法的时候,就曾经大规模的更换军队里的武器装备,而这个过程也不可避免的,需要他去和那些工匠们打交道,工匠们的长处自然是他所能够发现的,但是工匠们也有他们自私的地方,那就是希望自己打造出来的东西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为此他们不惜耍弄各种花样,让自己打造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更有用途,或者用更低的成本来想官府的官吏们炫耀自己的能力。 对这些事情,李悝其实早就已经无奈已久,如今的他更是已经知道,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那些工匠们被严酷的律法所束缚着,他们生产的每一个器具都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既不能在质量上有所折扣,更不能花费更长的生产周期去精雕细琢。 于是那只股票你就成了工具,一般的存在,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社会地位才开始大幅度的下降,其实这一过程大概是从婚姻的择偶标准上开始发生的,不过当时究竟发生什么,如今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年的那些工匠,如今已经打造出了一份更加强盛的基业,这个机械的名字叫做凉州。 看来无论是当时的他,还是后来的秦国,都错误的运用了工匠们的能力。 而苏宁借助一种叫做经济的神奇领域,成功的激活了他们的隐藏能力。将他们原本就是圣高的才华,彻底的发挥在了这个时空之中。虽然苏宁同样施展了各种手段来控制这群工匠美,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上的束缚要比政治和刑律上的约束更具有控制能力和灵活程度。 李悝甚至谦虚的认为,她恐怕要花上35年的时间才能够弄清楚这里面的逻辑,在此之前,他不认为自己有足够清楚的思路来帮助苏宁改善目前凉州体系的局面。 在他身边的商鞅,其实也怀揣着相同的想法,他所奉行的那一套,如今已经在东汉末年被执行得很好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苏宁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那就是通过他们原本看不起的商业手段,去调控整个国家运行的方向。 所以他们认为在这一点上的发言权,还是另外几位改革家比较大一些,尤其是那位叫做王安石的家伙,他来自一个商业十分发达,并且在东汉末年的这个召唤者遍地走的管理体系当中,也非常有分量的朝代。 显然,苏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将询问的目光看向了王安石,却见他微微皱起了眉毛,在寻思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轻轻的咳嗽了两声,然后庄重的回答道:“如今主公你惊张,准备改革的人才下放到基层当中学。那么时不我待,在他们被基层的那些鬼鬼祟祟的伎俩俘获之前,我们就要开始推广自己的改革方案了。” 苏宁轻轻的点点头,认为王安石说的十分有道理,他也觉得如今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在他已经得知,皇帝小儿已经在唐山那里受到了隆重的款待,并且很有可能将会成为一个傀儡的时候,他便已经不需要再向东方投射过多的注意力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针对并州方向的军事行动和新获得土地的治理了。 在这方面,王安石显然是具有很高发言权的,他的能力可以让经济衰退的大宋王朝,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可以攒出足够的家底,打一场规模浩大的五路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