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铸鉴局
将南郊工坊与安西城军器司合并成立新的部门——铸鉴局 各城军器司原址保留,但均改名为铸鉴局办事处,不具制造研发库存之职能,唯一作用便是作为铸鉴局在他城办事之用。 这一改革,唯一的好处便是集合力量为一处,能够统一进行管理,并且减少不必要开支。 而一开始李致允诺赵九江如果十日完成重建的重赏,李致也不失承诺直接大手一挥,让其担任重职。 赵九江任铸鉴局局长一职 陈青任铸鉴局副局长一职。 这陈青原任庆阳城军器司主事,家世清白,技艺精湛,但拥有这样条件的工匠不在少数,但李致为何会选其担任副局长这一重职呢。 因为李致在了解这些工匠过程中发现陈青想法很活跃,亦很大胆,创新思维让他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特别是对于火器的重视程度,在其主导下,庆阳军器司研究的新式火器已经初现雏形,但由于资金问题,故而搁浅。 所以李致将其放到如此重位上,就是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并秘密责令再启新式火器研究项目。 铸鉴局之下再设三处,分别为制瓷处炼钢处制器处,每处处长均由身世清白品性优良者担任,至于他们的家人,李致则是派人严加看管,不仅是为了牵制这些手握机密的工匠,同时也是为了他们家人的安危考虑。 而李致与赵九江对赌的结果,毋庸置疑,李致的坩埚炼钢法制成的武器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超过了这个时代的工艺,所以对赌有了结果,李致是赢的一方。 但李致还是下达了另一项政令,封地内工匠闻之无不欣喜万分,就连其余各省的工匠闻之也纷纷动容,但这一项政令仅限于肃西行省籍的工匠。 成立铸鉴局,李致作为封地之主倒是便可独断改革,但第二道政令涉及颇大,李致也不敢独断,没有皇帝首肯也不敢改革。 ...... 时间回到李致刚回府的时候,刚进信王府推门进去,里面早就等得望眼欲穿的一个人从椅子上跳起,一旁站着的赫然是前几日被李致派出办事的朱凯,见此李致便知自己要的东西应该来了。 那人站起来后,凑过来急道:“殿下,您可算是回来了!圣上吩咐咱家一定将密旨亲手交给您”说着从袖里掏出密旨。 “有劳公公。”李致很是上道,不动声色的递过一枚金子,对于皇帝身边的人还是的拉好关系。 太监收好金子,笑开了花,将密旨交给了李致,便道“咱家还要回京向圣上复命。”说完便匆忙离开。 密旨内容无非如下,就是前几日李致奏请的关于工匠匠籍改革以及军制改革两个建议,其中大笔书写改革的好处,以及工业的重要性和当前军制的不合理。 其实李致也拿不定主意皇帝是否同意他的建议,因为以往皇帝都不喜李致,但李致还是斗胆派朱凯携奏折进京,好在皇帝都对此做出了答复,首肯了工匠匠籍改革,但军制改革还暂未答复。 匠籍改革以及军制改革的利处皇帝也能看得到,皇帝并非昏君,但皇朝眼前境况也并不是他之所愿,也几度想中兴大夏,但内忧不断,改革的刀子久久不能挥起,工匠匠籍倒是可以推行,但军制改革兹事体大,皇帝一时间还下不定主意。 这次李致上奏的建议,入了皇帝的眼,还几度不敢相信这是李致的手笔,实在是以前的李致从未干过正事,对这个儿子几度失望,所以想派人前来查验后再作答复,但皇帝又不想白白耽搁新政的实施,于是便派亲信太监将这封密旨亲手交到李致手里,同时派了密探暗中监视李致的一举一动。 虽然军制改革未通过同意,但匠籍改革刻不容缓,第二道政令的内容就是关于匠籍制度的改革。 封地内所有匠人的所属匠籍均作暂时保留,但只要前往安西城铸鉴局进行评级,对所属匠种专业知识以及实操进行考试,按结果进行匠人评级制度,经过评级者,匠籍取消可入民户,恢复自由身。 大夏皇朝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大部分为军中将士,但也有小部分在军中负责维修军器,也作军匠。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一人为匠世代为匠,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故而没有皇帝首肯李致还真不敢改革,且身隶军匠籍者,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跻于士流,亦不可从事工商业。 改革后,恢复民户的工匠便可创业,收入增加,便能进行消费,从而带动封地经济发展。 这一改革,着实令整个肃西行省内的工匠趋之若鹜般涌向安西城,参与考试进行评级,一时间城中繁华无比,大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就这样李致一纸政令便笼络了一省之地的所有精湛工匠,至于省外的那些工匠李致也是万分眼馋,但皇帝首肯的也无非只能是封地之内进行改革,这也是为了大大抑制一些别用用心者的不满。 就这样,朝中对李致的弹劾都还不断,但皇帝压着所有奏折不发,全部秘密运往李致府上,这也是皇帝在暗中表示对李致的支持。 李致虽想不明白为何皇帝对自己改观如此之大,并这样支持自己,但思索许久,也想不通,也就没想了,只要皇帝支持自己就行了,想这么多干嘛呢。 铸鉴局的评级火热的展开,工匠主要评为三级,专家大师宗师级别不同享受的待遇也是不同。 专家级别的工匠加入铸鉴局后每月俸禄为五两银子,获得一套别院的居住权,在铸鉴局工作满五年便可获得永久使用权。 大师级别的工匠加入铸鉴局后每月俸禄为十五两银子,获得一套别院的居住权,在铸鉴局工作满三年便可获得永久使用权。 宗师级别的工匠加入铸鉴局后每月俸禄为三十两银子,获得一套别院的居住权,在铸鉴局工作满一年便可获得永久使用权。 在如此优厚的待遇下不少工匠纷纷选择加入铸鉴局,一时间铸鉴局驻地不得已又扩大不少,至于没选择加入铸鉴局的工匠也是纷纷从商创业,大大促进了封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