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的深海渔场在线阅读 - 519 最倒霉的国

519 最倒霉的国

    一群人浮出水面。

    方友群率先失望道:“阳哥,是个土包。”

    “那可不是什么土包,那是一个海岛。”项阳笑道。

    “岛?”方友群瞪大眼睛,直接道:“不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的,每年海面上消失和新诞生的岛屿都有无数座,这不过是一座新诞生的暗岛罢了。”项阳道。

    “什么?海岛还会消失?”这下,大伙都惊讶了。

    “这完全就是不科学的事情嘛。”

    “恰恰相反,这就是科学。”项阳笑了笑,“如果把地球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半球,那地球中心点应该在太平洋横跨南北纬和东西经的交界点上,这个点恰巧被倒霉的基里巴斯包围在内。基里巴斯虽说陆地面积只有800平方公里,但算上海域面积的话,却有350多万平方公里,我们就以基里巴斯来举例。”

    “倒霉?这基里巴斯为什么倒霉?还有,我们为什么要拿它举例?”方友群疑惑道。

    “说基里巴斯倒霉那是因为其他岛国都在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陆地面积尽量扩大,哪怕没条件也要填海造地。唯独基里巴斯,它在40年前独立时还有813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40年后的今天,少了13平方公里,只剩下八百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项阳答道。

    基里巴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十分特殊。

    大约在5000年前,南岛人开始在基里巴斯区域生活,19世纪初英国借着铺设太平洋电缆的机会将其纳入日不落帝国,后来又送给美国。

    可惜,美国并没有把基里巴斯当成海外领地,二战后在基里巴斯进行了一系列的氢弹试验。

    大家都知道,氢弹的原理跟原子弹是有很多相似地方的,其中最相似的地方就是都有核辐射。

    一系列的氢弹试验让原本天青海蓝的基里巴斯,变得至少有10%的土地是无法居住的生命禁区。

    尽管这些进行核试验的海岛都比较偏远,但核辐射扩散导致周边很多座岛礁都被污染。

    更倒霉的是,基里巴斯因为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座进行核试验的海岛被海水给淹没了,如今附近海域连渔民都不敢去。

    当然,只是渔民不敢去,并不是说那片海域底下就毫无生命了。

    无人水下相机在那片海域发现了不少的生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一种不能吃的怪蟹,那种蟹的力气极大,肢体极长,它们比一般的螃蟹更加嗜血凶猛,有生物学家怀疑那是经核辐射后的变异生物,但这个说法一直没得到主流科学界的任何。

    还有一种生物则是一种白色的蠕虫,它们的习性跟海参一样,也是夏天夏眠,越冷生长速度就越快,如果气温上升,就会化成一滩水消失掉,外貌出了颜色也与梅花参大体相似。

    这种生物也被人认为是受核辐射影响后诞生的变异海参。

    当然,基里巴斯的国人日子还是过得挺舒坦的,这要归功于世界和平。

    作为太平洋上的一个偏远岛国。

    基里巴斯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渔业。

    但他们自己国家的人,基本上不捕鱼,他们的捕鱼技术,甚至还赶不上青龙弯。

    在基里巴斯捕鱼的,基本上都是新西兰人、奥地利人,和我们国家的人。

    捕到的鱼更是全部出口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以及国内。

    按理说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新西兰又或者澳大利亚都不缺海鲜,因为我们都拥有着非常辽阔的领海。

    但基里巴斯坐拥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为了换取基里巴斯辽阔海域的捕鱼权,大伙都是对其费心费力,又是进口海鲜,又是人力物力援助。

    华尔街,曾经有过一个金融巨鳄想要花重资将基里巴斯打造成第二个夏威夷。

    但当那金融巨鳄砸下去几十亿美金之后,他放弃了。

    整个基里巴斯除了一些耐盐度超高的植物外,只有椰树能存活。

    他们所有陆地土壤的盐化度都很高,打再深的井都出不了淡水,岛民们从早期的收集雨水到学会蒸馏水,再到如今的淡化水,几乎世世代代都在为淡水发愁。

    那金融巨鳄通过实践证明后发现,在基里巴斯卖淡水,比搞旅游更赚钱。

    项阳摇摇头,叹息道:“我们都觉得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的问题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在基里巴斯,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从2009年至今,基里巴斯就消失了有将近二十个岛屿,平均一年消失一个。联合国更是预测,到2100年,整个基里巴斯都会被海水淹没,他们将会是第一个被淹没的国。”项阳道。

    “什,什么?”众人都张大嘴巴,“整座国被海水淹没?”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整个基里巴斯的最高海拔仅仅2米。”项阳道。

    基里巴斯的领袖早在十多年前就公开承认他们已经“无路可走”。

    在欧盟及美日澳新等国的援助下,基里巴斯花了630万美元买下斐济瓦努来雾岛的22平方公里土地,但基里巴斯大多数人都不愿离开家园,依旧死守在那岌岌可危的海岛上。

    为什么不走?

    新西兰记者曾经采访过那的岛民,得到的回答是“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都很难适应”,甚至还有“人多细菌多,容易死亡”的说法。

    然而实际原因却是,那的岛民几十年来早就习惯了享受各国及各慈善基金组织的援助,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态。

    这其实很好理解的,基里巴斯岛上条件虽然不好,但起码的水电配给还是有的,柴米油盐和教育、医疗也都由外界捐赠。

    比如澳大利亚每年捐助给基里巴斯1500万澳元、新西兰捐600万澳元、就连我们东边的那个邻居也捐200万。

    再算上联合国、世银世卫及亚银的援助款,11万人口的基里巴斯每年收到的援助款都有好几亿澳元。按5亿来算,平均一人一年可分得华夏币2万多元,这都快直接赶上小县城的基本工资了,而且这还不算粮食医药等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