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配音天王在线阅读 - 第283章

第283章

    但在手机观影便捷化的优势面前,这样的壁垒究竟还有多高、对于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是否足够大,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毕竟影院是一个体验业态,但也具备很多短板,特别是时间成本。在网民日益碎片化的生活状态下,拿出三四个小时用于一项活动是很大的一个障碍。

    如果手机端可以看、随时可以看,对很多用户来说就是不错的体验。

    对很多人来说,线下观影的不可替代性,其实是源自于长时间所培养起来的习惯,可是对于自小就生长在数字化环境里00后10后而言,小屏幕可能才更贴合其习惯?

    所以在当下的困窘外,影院产业其实已悄然走至发展的岔路口,该怎么去重筑其壁垒、深挖护城河,将关系到未来数年里的发展情况。产业革命或许会比我们以为的来得更快,不主动求变只会更加被动。

    大浪淘沙!

    其实不仅仅是imax,过去里几年包括杜比厅、巨幕在内,很多特殊影厅的票房数字、占比都呈上涨趋势。这些数字的变化,首先肯定得益于特殊影厅的增多,但其更核心的原因,还是消费者对视听体验要求的提高,愿意为这类视听效果更好的影厅付费。

    视听效果可能是当下影院最重要的护城河,想要守住这道防线,就不能只满足于银幕比手机更大,而是具备真正有质变效果的价值。

    在大银幕和小荧屏上看同一部电影,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这同时也是很多头部电影,开始使用imax摄影机、高帧摄影机拍摄的原因。

    不少头部的下游公司,都在积极研发新的视听、放映系统来升级视效体验,比如万达电影此前开发的x-land影厅、星轶影城研发的starx影厅、imax这几年在推广升级的imax激光系统,其实都是针对这种变化趋势所进行的尝试。

    未来,视听效果的突破升级,会成为很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提到观影体验,很多人率先想到的可能都是视听效果,但实际上一家影城的观影体验,是服务质量、舒适度、卫生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在票务平台的影片评价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用户因为影城空调效果不好、座位舒适度不高等而打差评,实际上也是让影片替影院背了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影院都将自己定位为零售行业,是在向用户兜售电影票和卖品。但是走到今天,其实影院的实质应该更贴近服务业,即影院向用户提供高溢价的观影服务。

    然而最近几年,很多影院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放映机氙灯损耗而调低放映亮度,或者在保洁、前台服务上压缩人员成本,可是票面上的服务费却居高不下,从而造成一种用户付高价却没享受到相应服务的情况。

    可问题是现在很多影院有服务吗?

    顾客取票90%都是去机器上取,不需要影院给选座指引。放映电影也不是胶片时代了,都是tms在控制,招聘所谓放映员几天就能培训上岗。

    影院的特殊增值体现在哪里?

    优质服务的缺失,使得去电影院观影的性价比也在降低。以至于当《囧妈》转网的消息发布后,网民一面倒的叫好,而当行业端就此提出抗议时,也遭到很多观众的反对。

    除了免费这一实惠外,其实也是全行业为某些从业者的不规范操作背了黑锅。因此不管电影院将来的形态会怎样,提升服务的质量、完善观影体验,将会是一大重点。

    排名靠前的影院,虽然基本都处在大的商业茂内,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它们普遍位于居民区的聚集地或者高校附近。

    在传统观念里,位于商业中心里的影院,由于客流量较大所以生意会更好,但却忽略一件事:现如今看电影已经成很多人的日常习惯,而非出门逛街时的顺带选择,所以看电影的便捷性就很重要。

    在大城市去大的商业中心看一场电影,来回可能得耗费4-5个小时,过高的时间成本降低了很多人的观影欲望。而和社区贴近的影院,则大大降低这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区型影院的出现,大大节约时间成本;其次热门商业地段已经遭到过度开发,而很多社区周围影院密度较低。

    此外非热门商业地段,租金相对较低,可人流量很大,性价比其实很高;而最重要的则是社区型影院能发展复合型的业态发展模式。

    疫情期间影院半数裁员、八成降薪,影院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结果显示有超过8成的影院未能开展任何副业来缓解压力,除了资金原因,另一大桎梏就在于国内影院普遍功能相对单一,并不具备去发展多元业态的条件。

    抛开停业这种特殊情况,从影院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改变这种情况也是十分迫切的。

    而一家社区附近的电影院,能够和周围的超市、文化场所进行联合,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消费场景,这一块之前被忽视得很多。

    电影院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看电影的场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做完整的环境才有意义、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看看万达、金逸、星美、ume、卢米埃……国内单店排名靠前的影城,基本上都是大影投或大院线旗下的?

    背靠大公司,好处有很多。首先在资金和运作层面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从而在技术、管理升级上,能有更多依仗。

    其次大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吸引顾客的招牌,万达电影方面就曾透露,在品牌因素加持下,万达影院的单银幕产出是行业平均值的1.6~1.8倍。

    线下观影的视听效果、影院的服务质量以及附加的业态,将在未来成为影院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背靠大公司的影院,将更有机会在大浪淘沙中立足。

    再加上过去几年国内下游过于分散的问题,由头部公司主导的行业洗牌、整合无疑会是行业发展的大势。

    从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这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都有相应的限制,所以很难断言哪种方式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成为主流。

    但不管具体形式如何,资源整合、巨头主导,都将会是未来下游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包括分线发行在内的诸多产业改革。

    一个能够预见的可能性是,影院会变得更加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