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在刚刚结束的去年里,我们见证科幻、动画的崛起,看到国剧、国综的发光发热,经历流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进一步的爆发…… 但与此同时,越发成熟的观众也给整个文娱行业带来不少挑战,怎么持续输出令他们满意的内容,都会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642.66亿电影缔造新的历史! 全年整体的平缓和国庆档等少数档期的大爆,二者间的这种反差,其实正好驳斥观众不爱去电影院的这种说法,更准确的表述是:观众比以往更加挑剔,除了不再盲目迷信流量、IP,对自己的喜好也有更清晰的认知,不仅要看好片,更要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面对这样的变化,电影产业做好准备了吗? 18年行业里说得最多的词是寒冬,而到19年乃至此后的几年,行业关键词或许要被替换成洗牌和重塑? 旧的规则格局将被打破,新的行业形态、新势力则呼之欲出。想要冲击700亿和更高纪录,电影产业已经到不破不立的时刻? 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创新高,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如果将这一成绩拆分到的每个月,则不难发现新纪录背后其实仍然包含着一些隐忧。 单月票房增减对半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在经历高速增长期后,一年中有一半月份里票房不如以往已成常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优质影片分布不均,整个市场都处在看片吃饭的情况,淡旺季分割得越发明显。 比起票房,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次的增减。数据对比显示,即使在一些票房上涨的月份里,仍有可能出现观影人次下滑的情况。 这种变化说明在影片质量不够突出、票价又逐渐上涨的情况下,进电影院观影对一部分路人观众而言,已经不再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 头部流媒体平台付费会员数破亿、抖音快手日活数再创新高,在一个大娱乐时代里,可替代的娱乐方式实在太多了。 由于影院经营成本提升、高端影厅建设等客观因素影响,内地票房的稳步上涨是很难被逆转的。再加上电影窗口期逐渐缩短,因此短时间内或将有越来越多价格敏感型人群,选择离开电影院、降低观影频次。 但也并不必要因此而过度悲观。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去年的元旦档、春节档和清明档三大档期内,同比观影人次都在下降,而人均观影部数和人均购票数却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 这意味着很多有固定观影习惯的观众进电影院的次数正变得越发频繁,甚至还拉动家人、朋友一同观影。 当今电影产业急需去做的就是培育一部分忠实、稳定并且不受票价影响的观众群体,而这部分观众群体的组成不仅仅只有资深影迷,也应该拉近一部分路人观众,以把这类人群培养、放大到最大。 如何培养? 肯定还是得回到影片供给上! 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有大量腰部的影片支撑的,市场应该是一个橄榄形的,要培养把电影当成习惯的高频次观影人群,还得要有很多的腰部影片撑得住,市场才相对比较健康。 从数据变化来看,春节档、暑期档等大档期,短时间内票房很难再出现质的飞跃,而电影产业的客观规律也决定了不可能每个月都有《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现象级影片救市。 因此如果内地电影市场想向700亿或更高票房发起冲击,那么利用一些中等体量的影片(如《少年的你》《误杀》)来盘活冷门档期,以提高核心观众观影频次、培养更多忠实观众,便成打开局面的重要方式。 好电影更容易大卖、烂片越来越难以立足,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更重要的其实是过去一年观众的口碑敏感度又有了较大提升。 春节期间口碑表现最好的《流浪地球》,上映第三天单日票房就成功逆袭登顶,而前年春节口碑最好的《红海行动》,上映第七天才拿下自己首个单日冠军。 无独有偶,《上海堡垒》原本拥有33.2%的首日排片,可由于口碑崩盘,短短不到半天时间就被上映超过两周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逆袭,仅仅收获7457万的首日票房。 观众对口碑的反映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观众的自主性和评判标准有所提升。 此外过去观众判断影片的质量高低,更多会看平台评分、KOL观点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KOL映前的口碑并不一定准确、平台开分时间也并不统一。 在此情况下很多人已习惯通过熟人社交网络,去了解一部影片信息的好坏、判断是否应该去观看一部电影。 正因如此对于一些质量不佳的电影,如今映后口碑维护已经没太多意义,影片是好是坏观众已经有自己的判断方式。 相反对口碑、质量较好的电影来说,怎么做好口碑扩散、利用口碑效应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则显得格外重要。 影企的寒冬过去了吗? 这批关闭、注销潮,与其说是影视行业寒冬的延续,倒不如说是行业进一步去水、挤泡沫所带来的结果? 如果就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而言,行业的确有触底的迹象。包括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在内,很多18年股价跌幅较大的公司,已然止住下跌的颓势。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很多影视公司受到春节档热度影响,股价甚至迎来大幅增长。 在经历多年的波折与调整后,传媒影视行业正逐渐向一个稳定期过渡,行业寒冬正在慢慢过去。 但就此断言反弹将会到来,还有些为时尚早。去年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年度爆款,但作为主出品方的光线当时却并没有迎来股价的持续大涨? 说明在现在的行业环境下,大家不愿意给单品爆款长期买单,因为公司没法保证下一部作品还能大卖。 因此当下的影视公司如果再想得到资本的充分认可、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多斩获,除了要有爆款背书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要证明自己的稳定性。 行业趋于平稳不等同于不会再生变数,洗牌、座次重排仍然会是未来几年行业里的主旋律。 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