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7章:阿保机临终遗计,辽太宗卧薪尝胆
第2717章:阿保机临终遗计,辽太宗卧薪尝胆 百年汉羌战争,汉人和羌人百姓都过得苦不堪言。 汉人过得苦,羌人过得也同样苦,甚至还要更苦。 只不过羌人未经开化,底层平民原本就没享受过几天好日子,习惯了战乱和颠沛流离,抗苦日子的能力自然比汉人强。 直到耶律阿保机一统羌族,结束了羌族内乱之后,羌人才过上了几天好日子。 但为因阿保机的野心,不自量力的挑衅汉人诸侯,使得羌人又陷入战乱当中,直至最终亡国灭族。 其实对于羌人来说,亡国灭族之后所过的日子,比之前还要好过一些,毕竟不打仗了嘛,绝大多数羌人都能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自然比从前动不动就打仗要好。 羌人也不是傻子,隋国要是能平等对待他们,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话,那他们自然也不会反隋国,但关键是隋国不能啊。 隋国根本没有给羌人和汉人平等的地位,哪怕是在纸面上意思一下都没有,对羌人的管制禁令更是非常多,而且很多都带有侮辱性质。 羌人本就未经开化,多的是桀骜不驯的人,又岂能受得了这个?于是大量的羌人走上反叛之路 但后来羌人们发现,反叛是条死路,根本就走不通,渐渐的也就死心了,开始逐渐服从隋国的统治,毕竟屈辱的活着总比没命强啊。 可就在这时,隋国却突然宣布,取消对羌人的所有禁令,明确宣布羌人在法理上有着和汉人一样的政治地位。 今后羌人也可以像汉人那样,土地归自己所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并且还可以读书,参加科举、参军等等。 这对于备受压迫和歧视的羌人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福音,又如何能够不喜呢? 因为解羌令的推出,大量羌人狂喜到彻夜无语,连夜焚香祷告,为隋王杨广祈福,以赞颂其对羌族的恩德。 隋国治理海州多年,却依旧未能让羌人心服,可在推出解羌令之后,仅仅一夜之间,杨广就尽收羌人之心。 当然,这仅仅只是表面现象,解羌令若是真这么好的话,班固成公英等人也不会竭力反对了。 正是因为解羌令的隐患太大,成公英等有识之士才会反对,而班固更是不惜舍命死谏,却依旧未能让杨广回心转意。 解羌令最大的隐患就是,所惠及的是所有的羌人,但并非所有的羌人,都在隋国的统治之下。 海州直接归隋国统治的羌人,其实只有六七十万人而已,而在官府都管不到地方还有超过百万的羌人,由原先的羌族首领或是贵族自治。 羌族最巅峰的时候,哪怕处于分裂状态,总人口也有这四百几十万之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为祸西疆这么久,甚至还拖垮了大汉。 耶律阿保机统一后的羌族,也还有近三百多万的总人口,内部高度统一一致对外,根本就不是分裂的百越和山越能比的。 按理来说,三百多万的总人口,再加上耶律阿保机这样的英杰在,就算打不过汉人,也不至于连自保都做不到吧。 杨广和李世民之所以能那么容易就灭掉羌族,采用了和满清灭明一样的策略:以羌灭羌。 隋唐两国靠着分化瓦解羌族内部,主动让出去了大量的利益,从而得到了羌人精英阶层的支持,进而逐渐孤立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也不是一般人,在经历两次大败之后,众叛亲离之下,他意识到羌族彻底无力回天了,于是就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羌族换取了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 阿保机知道汉羌之间的血仇绝难化解,而羌族精英阶层又基本都和汉人有仇,于是下令其子耶律德光,以及一些踢铁杆心腹,在自己自刎之后,主动率众向隋国投降。 这样羌族虽会被灭族,但大部分的羌人却能够活下来,并在精英们的带领下保存火种,卧薪尝胆,以图将来。 李世民和杨广虽灭了羌族,却并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将整个海州都逐步攻陷,而是在耶律阿保机兵败自杀之后,靠着收降羌人而占领的羌地。 这种做法自然是在走捷径,而走捷径的结果就是,前期虽走的顺利,可后面的路必然会更难走。 这也是后来无论是唐国,还是隋国,始终无法彻底消化羌人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对羌人的统治基础,从始至终就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羌人中的贵族精英阶层。 同理,杨广这次所推出的解羌令,虽会惠及底层羌人百姓,但由于更多的羌人归贵族统治,所以最大的好处自然被贵族所占,普通百姓分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底层羌人百姓再怎么对杨广感恩戴德,也不会增强隋国在海州的统治基础,因为羌族更多的统治权在贵族的手中。 耶律阿保机希望投降的羌人精英阶层,就像汉人世家大族依附在大汉身上吸血那样,同样依附隋国吸血,伴随着隋国一同成长,直至彻底尾大不掉,最终再次复兴。 之后汉羌之间的发展,虽和阿保机预料的有些不太一样,但大致还是朝着他所想的在走。 毕竟在隋国极为高强度的禁令下,羌人如同被套上缰绳的野马,就算再怎么有野性,也依旧难逃被驯服的命运。 可就在羌族这匹野马快要驯服之时,大秦伐隋却给羌人带来了一线生机。 本来隋国在坚持个数年的时间,羌人彻底扛不下去了了,可能就会自己屈服了。 但大秦伐隋,隋国内忧外患之下彻底扛不住,也没有时间跟羌人耗下去了,不得不推出解羌令以续命。 解羌令一出,代表着隋国的屈服,羌人也将彻底尾大不掉,很快就会取代隋国,重新夺回海州的控制权。 海州,玉树郡治所,玉树县。 玉树太守,也就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收到解羌令的消息后,连忙秘密召集几个兄弟,以及父亲生前心腹,商议该如何应对。 不得不说,杨广为了拉拢和安抚羌人,还是下了不小的本钱的,不但让耶律德光当玉树太守,而且还把妹妹兰陵公主嫁给了耶律德光,但他的一片苦心注定没有任何作用。 无论是为报杀父之仇,还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耶律德光都不可能真正臣服于杨广。 如今羌人之间大致分为四派,分别是:直接归属隋国统治的汉化派,背叛了耶律阿保机的羌奸派,听从阿保机之命而投降的蛰伏派,以及逃出羌地并投靠元蒙的出逃派。 这四大派系之中,自然是汉化派的势力最强,毕竟汉化派有着六七十万人口,这是另外三大派系都比不了的。 汉化派在羌人中虽最为势大,但为因隋国的各项禁令,内部也是最不团结的一派,代表人物有:贺娄子干、贺娄诠、韩延徽、康默记等人。 羌奸派和蛰伏派,在人数方面虽然都不如汉化派,但差距也并不算太大,而且这两派的内部也最为团结,以抵抗隋国对羌人的迅速同化 羌奸派和蛰伏派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富贵,原本是死敌的两派不得不放下仇恨,暂时握手言和,以抵抗隋国对羌人的同化 羌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以: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四人为主,而这四人都是‘诸弟之乱’的参与者,在原史上也同样背叛了阿保机。 不同的是,原史中的‘诸弟之乱’失败了,可在这一世他们却成功了。 阿保机最为信任的四个兄弟,并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背刺了阿保机这个兄长,成了压垮羌族的最后一根稻草。 蛰伏派的代表人物,则是以辽太宗耶律德光为首的原阿保机一系的人。 其中包括:耶律倍、耶律李胡、耶律牙里果等阿保机的儿子。 以及耶律苏、耶律斜涅赤、耶律仁先、耶律屋质、韩知古、萧敌鲁、萧阿古知、萧思温等阿保机的心腹。 不算总人口的,蛰伏派才是四大派系中最强的,毕竟蛰伏派中有着羌人第二的人口,以及最多的人才精英。 至于出逃派,虽在四大派系中的人数最少,但却是羌人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包括:第一智者耶律楚才、第一猛将耶律释鲁、以及双璧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 在耶律阿保机的有意安排下,耶律楚才等人在逃出羌地时,还将羌军的两大精锐皮室军和铁林军都给带走了。 因为耶律阿保机深知,若是这两支精锐军,不让耶律楚材不带走的话,就肯定会便宜了杨广和李世民,那羌人想要复国的难度也会更大。 不得不说,阿保机这位辽太祖,虽未能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但仅凭临终前这一手破而后立,就足矣证明他的失败,更多的还是时运不济,而非是自己能力不行。 “人都到齐了吗?”耶律德光问道。 最受耶律德光看中,甚至还被其立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耶律阿保机第三子,耶律李胡,听到二哥所言后连忙站出答道: “除了五叔、舅舅,以及大哥等数人,因离得较远,无法在短期内抵达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到了。” 耶律德光点了点头,五叔耶律苏和舅舅萧敌鲁都支持自己,他们到不了或是真的因为离得远,但他的大哥耶律倍可就未必了。 一想到羌人都快要被汉人彻底同化了,自己的亲大哥却还在和自己争权夺利,而父亲也是因为四个兄弟背叛才会落败,耶律德光心中就感到一股深深的悲哀。 “不等了,咱们先讨论吧。” 耶律德光话音刚落,大舅萧敌鲁,就带着萧阿古知,以及儿子萧思温,大步走了进来。 耶律德光也大舅来了,当即亲自前去迎接,毕竟和历史上的辽国一样,萧在羌人中同样是仅次于耶律的第二大姓。 萧敌鲁虽姓萧,但却并不是汉人,而他姓氏的由来,其实是阿保机在建立政权后,觉得汉高祖刘邦的功绩丞相萧何功不可没,于是便将其母亲和祖母打的家族,拨里氏和乙室氏全部赐予萧姓。 所以辽国的萧氏其实是拨里氏和乙室氏。 “诸位,父王让吾隐忍以待复国之机,这些年来吾卧薪尝胆,无一日不盼望着复国,而如今这个时机吾终于等到了。” 言罢,耶律德光抛出写有解羌令的文书,强忍着心中的激动道:“这解羌令就是我羌人日思夜梦所盼所等来的复国良机。”